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而“三大球”的振兴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篮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不仅拥有1.25亿一般篮球人口,还有7610万核心篮球运动人口,是我国集体球类项目参与度最高的运动。在此背景下,校园篮球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与校园体育工作的正式接轨。然而,校园篮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如何提升校园篮球的训练水平,是关键问题之一。这需要从解决篮球教师或教练员的能力水平入手。提高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校园篮球教学和训练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次,构建融合发展的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是推动校园篮球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存在割裂状态,需要整合各类赛事,形成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联赛体系。
此外,校园篮球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也至关重要。场地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与社会体育场馆合作等方式得到缓解。
同时,评价机制的完善也是推动校园篮球发展的关键。建立对教师和教练员教学、训练和比赛行为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和体育系统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的评估标准和制度,都将对校园篮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篮球文化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校园竞技篮球文化建设,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校园篮球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实现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功能的重塑,同时提高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与保障制度,实现普及与提高的双赢。